中居事件持續撼搖富士電視台:風暴焦點延燒至「最高掌權人」日枝久的去留問題

社會 文化 娛樂

藝人中居正廣捲入女性糾紛的報導持續在日本演藝圈與電視圈掀起風暴。中居本人承認事件屬實,並宣布退出演藝圈,富士電視台則因這起風波導致會長與社長雙雙請辭。後續焦點已轉向第三方委員會的調查結果,以及被視為「最高掌權人」的顧問日枝久的去留問題。

「可能涉及人權侵害的事件」

事件起源於人氣偶像團體「SMAP」(2016年解散)成員的中居正廣(52歲)與一名20多歲女性之間的糾紛。

為了承擔事件曝光後的責任,富士電視台會長嘉納修治(74歲)與社長港浩一(72歲)已於1月27日請辭。然而,該公司的母公司富士媒體控股(FMH)的大股東——美國投資基金達爾頓投資(Dalton Investments,持股約7%),於2月3日進一步要求董事顧問日枝久(87歲)辭職,顯示這場震盪仍未平息。

關於中居事件,自去年12月以來的一系列報導指出,富士電視台節目編排部門的高層主管疑似涉入糾紛發生前的過程。此外,有消息指出,該女性向電視台報告事件後,富士電視台在人權處理方面可能未採取適當措施。

道爾頓投資在接獲相關報導後,於1月14日指出富士媒體控股的公司治理存在缺失,並要求獨立的第三方委員會介入調查。社長港浩一在同月17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將由外部律師為主要組成的委員會進行調查。然而,記者會僅限特定媒體參與,且禁止錄影,再加上對多數提問避而不答,進一步加深外界對富士電視台的批評。

面對這樣的情況,豐田汽車等70多家廣告贊助商紛紛暫停在富士電視台投放廣告。在事件風波持續擴大之際,富士媒體控股最終於1月23日宣布成立由無利害關係的律師組成的第三方委員會。港社長在同月27日的辭職記者會上表示,這起糾紛「可能涉及人權侵害」,並為公司對該名女性的不當應對致歉。

富士電視台召開記者會,圖右起為會長嘉納修治、社長港浩一、副會長遠藤龍之介。當天記者會未限制媒體參與和提問,持續超過10小時,直至隔天凌晨,時長之久極為罕見=2025年1月27日,東京都港區(時事)
富士電視台召開記者會,圖右起為會長嘉納修治、社長港浩一、副會長遠藤龍之介。當天記者會未限制媒體參與和提問,持續超過10小時,直至隔天凌晨,時長之久極為罕見=2025年1月27日,東京都港區(時事)

「最高掌權人」日枝久——長期掌權的內幕

在討論富士電視台經營層的責任時,該公司內外都出現要求被稱為該台「天皇」的日枝久請辭的聲浪。這是因為外界認為,正是日枝塑造出輕忽人權的企業文化,加上他擔任董事超過40年之久,導致公司治理功能失靈,才會釀成此次事件。

富士媒體控股的董事顧問日枝久=2023年10月17日,東京都港區(時事通信Photo)
富士媒體控股的董事顧問日枝久=2023年10月17日,東京都港區(時事通信Photo)

「日枝是富士電視台的最高掌權人。雖然在母公司的富士媒體控股只是擔任董事顧問,但富士電視台的會長與社長都是由他決定。整個公司的企業文化都是由日枝一手打造。」該公司一名高層主管A如此表示。

富士電視台的新任社長由曾製作動畫「七龍珠」、「櫻桃小丸子」等作品的清水賢治(64歲)接任。該公司另一名高層主管B透露:「這當然是日枝指定的人選」,並直言:「清水對日枝極為順從,如此人選出任社長,改革恐怕難以期待。」

該公司高層B進一步表示:「如果日枝現在辭職,退職金將超過8億日圓,金額驚人。即便如此,他絲毫沒有辭意。他執著的不是金錢,而是不願放手對富士電視台與富士媒體控股的全面掌控。」

雖然富士電視台的工會要求日枝出席1月27日的記者會,但他並未現身。

嘉納修治在記者會上解釋其原因,「因為他並未參與業務執行,與此次事件無直接關聯,」然而,日枝自2017年從富士電視台的會長轉任董事顧問後,已更換了五位社長。這些人事異動的原因包括收視率低迷與這次的醜聞風波。他一直以自己只是顧問為由迴避追究。這正是他能長期掌權的手法。

日枝同時也是富士產經集團的代表,該集團旗下擁有78家公司、4個法人機構、3座美術館,員工總數約1萬3000人。無庸置疑,日枝久就是富士電視台和富士媒體控股的真正掌權人。

對於糾紛的處理方式,港浩一等人的說法仍存疑點

讓我們回顧中居正廣與女性之間的糾紛,以及富士電視台的處理方式。

根據《女性Seven》、《體育日本》和《週刊文春》去年12月的報導,中居在2023年6月邀請一名女性到住家後發生糾紛,事後支付了約9000萬日圓的和解金。《體育日本》和《週刊文春》更指出,該名女性曾指控遭受性騷擾。

中居正廣以與該名女性達成和解的保密義務為由,未對外說明是否涉及性相關問題,但承認發生糾紛並道歉。隨後,他陸續退出各大民營電視台的帶狀節目,或節目直接停播,最終於今年1月23日宣布退出演藝圈。

關於富士電視台與這起糾紛的關聯,12月19日發行的《女性Seven》報導指出,事件起因於該台節目編排部門的高層主管安排的餐敘,當時邀請了中居正廣與該名女性。然而,該主管臨時取消赴約,導致兩人獨處,最終發生糾紛。12月26日發行的《週刊文春》亦引述該報導,詳述事件經過。

然而,富士電視台於隔天(27日)否認員工涉及該聚會。《週刊文春》在今年1月6日發行的報導中,修正部分12月報導的內容,指稱當天的餐敘是由中居正廣主動邀約,但同時刊登該女性的說法:「這場聚會確實是編排部門高層主管先前安排的飯局的『延續』。」該雜誌另披露,該女性在事發後被診斷罹患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住院治療。

根據1月27日的記者會,港浩一是在2023年8月得知此糾紛。然而,他既未與法遵部門共有相關資訊,公司方面也未主動向中居進行了解。

該台也未立即停播中居主持的談話性節目《松本與中居》。在記者會上,港浩一和富士電視台的公關局長多次表示,這是為了顧及該名女性「希望在不讓外界知曉這起糾紛的情況下重返工作崗位」的意願。他們聲稱,是為了避免節目突然終止引發外界揣測,進而影響該女性的身心狀況,才會謹慎評估停播時機,並於去年11月告知中居將停播節目(當時預計於今年3月結束)。

然而,當該節目的另一位主持人,即藝人松本人志,因捲入性醜聞報導而在去年1月暫停出演時,富士電視台其實有機會順理成章地結束節目,卻選擇將節目名稱更改為《誰與中居》,繼續播出。這讓港浩一等人的說明留下諸多疑點。

「電視節目就該有趣」的理念導致過度招待

針對這次事件,外界指出富士電視台存在著一種陋習,即讓女主播等女性參與招待藝人或客戶的應酬。

據多名民營電視台相關人士向筆者透露,富士電視台對藝人的招待規格,被認為比其他主要電視台更為誇張。而這種文化可追溯至1980年代末,正是港浩一擔任綜藝節目導播時期所開創的。

當時正值日枝久擔任節目編排局長及社長,他以「電視節目就該有趣」為標語,帶領富士電視台在收視率與營收上稱霸業界,並形塑至今仍延續的企業文化。從泡沫經濟時期及其後,港浩一在製作現場工作時,在東京六本木的高級餐廳揮金如土,與節目藝人大肆狂歡已成常態。

然而,現今的富士電視台已經沒有資金可以如此揮霍。一位TBS電視台資深製作人推測,「捲入事件的節目編排部門高層主管,儘管預算吃緊,卻仍承襲了港社長過去的過度招待作風。他可能試圖討好中居,而安排女性陪同。」他進一步表示:「無論是大手筆招待還是安排女性陪同,都是富士電視台獨有的作法,在其他電視台根本不可能發生。」

富士電視台總部,2025年1月27日,東京都港區(路透社)
富士電視台總部,2025年1月27日,東京都港區(路透社)

《週刊文春》更正報導讓富士電視台內部的部分人士「得意忘形」,但…

《週刊文春》在1月30日發行的報導中,就去年12月報導中關於事發當天經過的錯誤內容進行正式更正與致歉。然而,該雜誌仍根據該名女性的證詞,認定節目編排部門主管「確實涉入這起糾紛」。

對於這項更正,富士電視台內部的部分人士顯得得意忘形,認為終於可以反擊。富士電視台的系列電視台、同時也是富士媒體控股子公司的關西電視台,在新聞節目中嚴厲抨擊《週刊文春》。此外,與富士電視台及其集團旗下出版社關係密切的文化界人士,甚至提出了「應該讓《週刊文春》停刊」或「《週刊文春》是邪惡化身」等激烈主張。

然而,這次事件的焦點在於富士電視台是否善盡保護人權的企業責任,包括事發後的處理方式,因此批評《週刊文春》恐怕難收成效。反而讓這些行為更像是富士電視台在為自己辯護,引發更強烈的反彈聲浪。

雖然無法確知富士電視台在這波對《週刊文春》的批判中涉入多深,但作為媒體,當自身行為遭受質疑時,試圖利用輿論力量來扭轉風向,這樣的做法恐怕並不妥當。

富士電視台之所以顯得焦躁,背後原因與業績不佳有關。昔日常居收視率前茅的富士電視台,如今已淪為四大民營電視台(不含系列電視台數較少的東京電視台)中的最後一名,廣告收入同樣排名第四。

許多民營電視業界人士認為,富士電視台在應對中居正廣事件時反應遲鈍,背後原因與收視率低迷有關。在眾多收視率不佳的節目中,《誰與中居》的收視表現相對穩定。因此,外界推測,不論中居做了什麼,港浩一等高層都不願意終止該節目。而被指涉及這起糾紛的節目編排部門高層主管,自從節目企劃階段以來就深度參與其中。

7位外部董事將掌握未來走向

富士電視台接下來將何去何從?首先,為了3月底提交報告,第三方委員會正針對以下四大要點進行調查:(1)員工是否涉及此次糾紛、(2)公司在知悉糾紛後的處理方式、(3)公司治理與人權保障措施、(4)問題肇因分析與防止再發對策。

為了重建公司治理與挽回信譽,該公司是否推動組織改革,成為外界關注焦點。而富士媒體控股的七位外部董事將是這個過程的關鍵人物。

富士媒體控股於1月30日,在外部董事的提案下,成立隸屬於董事會的「經營改革小委員會」,由7名外部董事全員參與,負責檢討改革方案並提出建議。

對此,富士電視台高層主管B分析:「雖然其中有些人立場偏向日枝久,恐難擔任改革推手,但持有富士媒體控股約3%股份的文化放送董事齋藤清人,以及持股約8%的東寶董事島谷能成,應該將有所行動。這兩人過去就曾要求改革,未來也可能成為核心推動者,要求日枝久請辭。畢竟,若富士媒體控股的股價大幅下跌,將導致嚴重的責任歸屬問題。」

外界普遍認為,這一次日枝久可能不得不辭任。根據預測,富士電視台2025財年的廣告收入將比原先預期減少233億日圓,主因是廣告商撤資,無法收取廣告費。單是這一點,就足以成為日枝久與整個董事會總辭的理由。

富士電視台與日枝久的命運,預計於6月舉行的股東大會前塵埃落定。

標題圖片:街頭數位看板播放中居正廣宣布退出演藝圈的新聞,2025年1月23日下午,東京秋葉原(共同)

人權 電視 富士電視臺 中居正廣 日枝久